量化私募创始人内斗“买单”的总是投资人
6月上旬的时候,笔者看到某量化的创始人范思奇写信说,准备卸任基金经理,产品也要清盘了。
该量化随后“澄清”:清盘的只是范思奇个人管的少量自营盘,公司其他产品一切正常。看起来是场体面分手,当时笔者也就没在意。
结果这两天风向不对了,一篇标题为《十年努力,一朝背刺》、落款为范思奇的文章广泛流传。
面对指责,该量化另一位创始人称,范是“擅自清盘、删除数据”,罢免是事后不得已之举。
具体的信息,网上有很多了,这里不再赘述。现在是双方各执一词,只剩投资人对着账户发懵。
对于这种事,笔者观点很明确:这种创始人的私募,干脆就躲远点,最起码短期内别沾了。
第一,从现有信息看,策略主要是范思奇负责开发的,现在做策略的核心负责人撂挑子了,业绩如何,有很大不确定性。
第二,该量化的业绩只能算还行,过去一年来看,和一些真正业绩出色的量化选股产品相比,收益差的很多,回撤也没优势。
第三,谁对谁错先不论,血泪教训告诉我们——创始人内斗或者有巨大分歧,没有赢家,只有输麻了的投资人。
最后规模腰斩,投研团队人心涣散,核心策略人员出走、CTO另立门户。产品业绩也一度出现滑坡。
旗下某1000指增产品,2022和2023年超额断崖下跌,直到2024年才恢复到一线指增产品,至今没能回本。
即使是和平分手,对量化管理人来说也是伤筋动骨。当年B私募分家后,面临策略流失,客户赎回规模缩水等问题,产品净值一段时间内几乎没怎么增长。
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。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,证券之星对其观点、判断保持中立,不保证该内容(包括但不限于文字、数据及图表)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、真实性、完整性、有效性、及时性、原创性等。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,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股市有风险,投资需谨慎。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,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,请发送邮件至,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。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,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240019号。